|
電 話: |
021-59775595 |
|
021-59775535 |
傳 真: |
021-59775509 |
郵 編: |
201705 |
郵 箱: |
bengfawj@163.com |
|
|
方塊電阻探測儀的智能化計劃
|
方塊電阻探測儀的智能化計劃
提出對便攜式方塊電阻探測儀的外部性能繼續智能化的多余性和試驗計劃,囊括:電源的靜態監測;探針通路的檢測;預防探針擊穿樣品;智能A/D轉換;主動量程轉換;數字通信等。由硬件和硬件配合達成智能化的目標。
眼前,氧化銦錫(ITO)以其精彩的導熱性和透光性,變成通明導熱地膜資料的突出代辦。對其研制越來越深刻、片面,打造和利用也越來越寬泛。囊括單色和黑白的LCD預示、PDP預示、OLED、PLED……簡直所有的新型立體預示技能和名義掌握技能,都在采納或將要采納ITO通明導熱資料作為其不足道組作成體。如ITO通明導熱玻璃出品,從TN型,蔓延到STN型、TFT型、觸摸屏、黑白濾光片……泛濫種類。同聲,其余通明導熱氧化物(TCO)地膜資料的研制和利用也在快捷的停滯。1、導熱地膜資料的檢測
以ITO通明導熱玻璃為例,通明導熱地膜資料的品質檢測囊括以次多少個上面:尺寸、方塊電阻、蝕刻性能、ITO膜層耐堿性、透光性和牢靠性等。其中方塊電阻和透光性是利用的重要參數,它們別離由靶材中的氧化錫和氧化銦的各占對比來確定。在基材確定,生產工藝、技能穩固,靶材中含銦、錫配比取舍生動的狀況下,對方塊電阻某個參數的測量,就可象征對ITO玻璃的總體檢測。2、方塊電阻及其測量原理
依照電阻定理的公式:
R=ρ×L/S(1)
式中R代辦電阻,ρ代辦電阻率,L代辦直流電位置的樣品長短,S代辦樣品垂直于直流電位置上的截面積。
能夠得出導熱地膜膜層電阻的測量原理如次:如圖1所示:G示意基材—玻璃原片;ITO示意被濺射在玻璃原片上的氧化銦錫膜層;D示意膜層的薄厚,I示意平行于玻璃原片名義而流經膜層的直流電;L1示意在直流電位置上被測膜層的長短;L2示意垂直于直流電位置上被測膜層的長短。按照(1)式,則膜層電阻R為:
R=ρ×L1/(L2×D)(2)
式中ρ為膜層資料的電阻率。
當(2)式中L1=L2時,R即界說為膜層的方塊電阻R□:
R□=ρ/D(單位:Ω/□)(3)
它示意膜層的方塊電阻值僅與膜層資料與膜層的薄厚無關,而與膜層的名義尺寸無干。在理論的測量中,因為務求儀器便攜的須要,較多地采納“直排四探針”步驟測量膜層的方塊電阻。測量原理如圖2所示。圖中1、2、3、4示意四根探針;S示意探針間距;I示意直流電(單位:mA)從探針1流入、從探針4流出;△V示意探針2、3間的電位差(單位:mV)。
此時,(3)式示意的膜層方塊電阻R□通過推導為:
R□=4.53×△V/I(單位:Ω/□)(4)
可見,只有在測量時給樣品輸出適當的直流電I—要防止過多的少子注入和導致樣品發熱,并測出電位差△V,即可由(4)式得出膜層的方塊電阻值。肆意尺寸的膜層電阻值,可聯立(2)(3)(4)式得出。
圖1膜層電阻示用意 圖2方塊電阻的測量原理3、測量儀器智能化的多余性
眼前在ITO玻璃的生產內中中,手提方塊電阻探測儀絕對運用較多。它的特點是:
①手持儀器測量,操作容易、輕盈靈敏、便于挪動。
②可采納電池組供電,對測量的電磁煩擾成分縮小。
③LCD數字預示,讀數直觀、讀數誤差小。
但這類手提方塊電阻探測儀存在以次有余之處:
①采納電池組供電時,儀器在運用中電源電壓會從高到低變遷。一旦電源電抬高于儀器外部器件作業的務求,就會造成儀器作業的平衡固,導致測量的誤差。現行的手提儀器采納“以一律全”的步驟檢測電源電壓,如僅在A/D轉換和預示這一性能模塊繼續檢測,而儀器的其余性能模塊的作業電壓則沒有監測。那樣的后果是:或超前報警,糜費資源;或滯后報警,引入測量誤差。
③手持式儀器因為務求輕便,將其中測量回路的恒流源轉化為用穩流措施取代,大大簡化了對測量直流電的穩固性治理。運用時,探頭的直流電探針,按測量的須要務必與地膜樣品接觸,就間接將電壓加在被測地膜樣品上。某個電壓可能是多少伏甚最多少十伏,當探頭的探針與地膜樣品接觸的霎時,在接觸點就存在“打火”的可能,可能招致擊穿樣品,造成對地膜的永遠敗壞。
④當初的ITO通明導熱地膜重要滿足導熱性和透光性(80%左右)的平衡務求,它的方塊電阻最大值約200Ω/□左右。那末生產線的平衡固,或人為的試驗須要,均有可能使地膜的方塊電阻值在跨單位級的規模變遷。在以后對新型通明導熱地膜資料的研制中,增多了以透光性為主(90%左右),導熱性為輔的資料(如觸摸屏等)的務求,因而須要打造更薄的ITO地膜或其余TCO地膜,使地膜的方塊電阻可能達成多少千乃至百萬。那樣就有多余做到測量寬量程和測量精度的對立。
⑤在資料的鉆研和生年中,對檢測的掌握和對檢測數據的演算、治理等提出了更多的務求。手提方塊電阻探測儀那末沒無數字通信性能,就缺乏對測量數據繼續集中治理和綜合的便捷,以及融入全主動測控零碎運用的條件。
因而有多余對方塊電阻探測儀作智能化的設計:
①構建靜態監測電源電壓。
②兌現探針通斷和探頭與樣品接觸狀態的綜合檢測。
③無效防止探針擊穿樣品。
④智能的A/D轉換和主動量程轉換。
⑤構建與PC的通信性能。4、技能的計劃和試驗4.1、電源電壓靜態監測網絡
計劃如圖3所示。依據儀器各性能模塊對電源務求的關系和相反,確定電源電壓的綜合參考點。同聲在儀器零碎構建一個不隨電池組電壓改觀的低電壓基準(如1.2V),作為A/D轉換器的參照點。當電源電壓產生改觀時,微解決器單元(MCU)經過A/D轉換器讀取電壓參考點信號,在MCU外部聯合電壓基準繼續準確的演算、比擬。當演算后果等于(或瀕臨)設定值時,MCU對報警通路輸入掌握信號,儀器提醒“電壓過高”或“電壓過低”。當運用非充氣型干電池組時,電池組電壓隨尖端放電直流電和尖端放電工夫的相反而變遷,況且有電壓虛高的特點。因而儀器開機時要對電源電壓繼續檢測,況且在歷次測量時也要對電源電壓繼續檢測。以保障電源在歷次測量中是無效的。
試驗后果,經過電源電壓靜態監測網絡,在保障測準和電池組電源無效利用上達成了較好的對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