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泵的結構特點及作業原理
一、往返泵的結構和作業原理
重要元件:泵缸、鞲鞴,鞲鞴桿及吸人閥、排出閥。
作業原理:鞲鞴自左向右挪動時,泵缸內構成負壓,則貯槽內液體經吸入閥進入泵缸內。當鞲鞴自右向左挪動時,缸內液體受擠壓,壓力增大,由排出閥排出。
鞲鞴往返一次,各吸入和排出一次液體,稱為一個作業輪回;這種泵稱為單動泵。
若鞲鞴往返一次,各吸入和排出兩次液體,稱為雙動泵。
鞲鞴由一端移至另一端,稱為一個沖程。
二、往返泵的流量和壓頭
往返泵的流量與壓頭無干,與泵缸尺寸、鞲鞴沖程及往返位數無關。
單動泵的實踐流量為
QT=Asn
往返泵的理論流量比實踐流量小,且隨著壓頭的增高而減小,這是所以漏失所致。
往返泵的壓頭與泵的流量及泵的多少何尺寸無干,而由泵的機械強度、原動機的功率等成分決議。
三、往返泵的裝置高低和流量調節
往返泵啟動時不需灌人液體,因往返泵有自吸威力,但其吸上真空高低亦隨泵裝置地區的大氣壓力、液體的性質和熱度而變遷,故往返泵的裝置高低也有定然制約。
往返泵的流量使不得用排出管路上的閥門來調節,而應采納旁路管或改觀鞲鞴的往返位數、改觀鞲鞴的沖程來兌現。
往返泵啟動前務必將排出管路中的閥門翻開。
往返泵的鞲鞴由連桿曲軸與原動機相連。原動機可用水機,亦可用蒸汽機。
往返泵實用于低壓頭、小流量、高粘度液體的輸送,但不宜于輸送侵蝕性液體。有時由蒸汽機間接牽動,輸送易爆、易爆的液體。 |